一、单位情况
(一)基本情况。
1.主要职能。
主要职责是: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负责辖区内的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工作;负责辖区内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等工作;负责辖区内的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治理工作,依照规定做好出租屋和外来暂住人员的管理工作;负责民事调解、法律服务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负责社区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发动和组织社区成员开展各类社区公益活动;负责拥军优属、优抚安置、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区文化、科普、体育、教育等工作;发展街道经济,管理街道资产;组织提供人才、科技、信息和其他各种服务,推动街道经济发展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负责计划生育、劳动就业和民事调解等工作;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指导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及群众自治;按照县人民武装部的要求做好人民武装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防汛、防风、防火、防震、抢险和防灾工作。向县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事项。承办县委、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2.机构情况,包括当年变动情况及原因。
本单位本年度纳入本套决算编制范围的独立编制机构数共1个,比上年增加0个;独立核算机构数共1个,比上年增加0个。
3.人员情况,包括当年变动情况及原因。
本单位本年度年末实有人数为17人,比上年减少2人;年末实有离退休人数为0人,比上年增加0人;变动情况及原因为调走公务员2名。年末实有其他人数为0人,比上年增加0人。
(二)当年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了全乡142户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回头看”巩固提升工作,经过收入核算,本年度记账周期内全乡142户已脱贫户的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7500元;按照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原则,今年将1户因缺劳动力成为边缘户易致贫的牧户纳入帮扶范畴,及时安排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措施;扎实开展两轮防返贫监测全覆盖大排查,进一步夯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基础,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做到了责任压实衔接到位、确保政策保障衔接到位、确保措施落实衔接到位、确保成效巩固衔接到位、确保防返贫监测衔接到位、确保项目资金跟进衔接到位、确保帮扶力量持续衔接到位、确保问题整改落实衔接到位。
特色产业稳步推进。一是畜牧业提质增效。及时通过“一卡通”拨付生态奖补金,共计奖励资金554.1415万元。其中草原禁牧总计奖励382.065万元,草畜平衡总计奖励172.077万元。实施阿木乡“金牦牛”新增基本畜项目,采购4—6岁麦洼母牦牛200头,注入阿木乡“金牦牛”轮流饲养模式。实施家庭生态牧场建设项目,新建10个家庭生态牧场。充分发挥村级防疫员和联户防疫员的作用,积极开展春防秋防动物防疫工作;充分运用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支持罗央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查卡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持续开展第四轮“金牦牛”轮换饲养工作。二是文旅加快融合发展。围绕古道阿木、马术之乡文旅品牌,积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旅融合产业,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鼓励支持牧民群众转产转业,确保促进产业联动发展、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民生项目工程保质保量完成。截至目前,累计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约419万元,实施项目6个。其中,生活条件提升改造方面,具体建设村内电网改造项目1个,饮水管网补短板项目1个,在村内铺设2.2公里管道;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方面,完成牧道维修32公里,完成新建家庭生态牧场10个,家庭牧场及暖棚改造1户;畜牧业发展方面,“金牦牛”新增基本畜项目,完成采购4—6岁麦洼母牦牛200头。
社会事业显著提升。一是义务教育工作有序推动。把教育纳入全乡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严格落实了班子成员联系学校制度,截至目前,专题研究6次教育工作,每季度听取1次教育工作汇报,每个月具体安排部署1次教育工作事宜。严抓控辍保学,认真履行教育职责,与村“两委”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依法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全乡广大牧民群众支持子女就学的意识得到明显提高;严抓学校安全生产、食品卫生检查,2023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两委”干部等对阿木乡小学的食品卫生和校园安全进行了10余次检查,有效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民政工作有序开展。做到了各类补助按时应发尽发。截至目前,共519人享受低保兜底政策,2人享受孤儿补助,43人享受重残补助,38人享受困残补助,9户9人纳入五保户供养,其中,村内分散供养9人。三是卫生健康事业有序推进。按照上级卫生健康部门的部署要求,抓实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工作。持续抓好宣传培训工作,加强重点位置、重点人群的监测和行为干预措施,确保全乡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工作正常开展。结合“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开展,走村入户宣传计划生育知识、避孕方法以及妇幼保健知识,落实乡村干部“包村包户”责任,与育龄妇女一对一签订承诺书。全年共发放宣传单1000余册,发放避孕药具2000余只。
安全生产责任全面落实。进一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压实安全生产“三个必须”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村,落实到村组。同时把道路交通安全、建筑施工安全、草原森林防火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作为排查和整治的重点,加强检查和督促,从源头上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全年开展抗震救灾安全演练2次、森林草原防灭火演练2次,群众签订责任书1500余份,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始终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主体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切实加强区域生态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科学统筹,全年党委会议研究部署生态环保工作4次。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定草原禁牧、草畜平衡不动摇,共实施草原禁牧509420亩,推行草畜平衡688306亩,725户群众参与其中。严格实行巡护机制,7名河长、128名生态管护员对辖区内的河流、草原、湿地、森林进行了常态化巡查巡护,生态环境有效保护。通过组织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行业治理,大力推动环境综合治理行动,2023年全年共开展群众性集中环境整治13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人心。扎实推进全乡庭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户厕建设、化粪池建设、环卫设施设备采购等建设项目,完善提升垃圾、污水处理能力,加强村卫生日常保洁和设施维护管护,积极动员引导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和乡村环境。
扎实推进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一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边界联防协作机制,有效维护草场边界稳定。指导和协调村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不断强化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宣传标语、横幅、LED、微信群等深入广泛宣传,全力宣传“扫黑除恶”。二是寺庙依法管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认真落实寺庙管理责任制,通过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平安阿木”建设,全面加强“大调解”工作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了社会矛盾。三是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和寺庙,深化联寺联僧群众工作。成立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网络安全联动机制,加强对辖区内微信群、QQ群、抖音账号等管控。四是信访工作。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立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机制,及时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类突出问题。五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结合“两联一进”、脱贫攻坚“大排查”、群众大会等方式进行集中宣讲,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群众知晓全覆盖。六是依法治乡工作。以深化依法执政、科学民主依法立法、政府依法行政、司法公正高效、社会有效治理为主线,着力解决突出矛盾问题,着力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扎实做好依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乡各项工作。
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过硬作风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结合“三会一课”+主题教育学习,有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章》及中央、省、州、县历次全会精神学习,并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核心,做到常学常新,截至目前,组织中心组学习11次,专题党课5次,党员干部专题教育30余次,切实将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来川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上。二是党员带头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引导党员先行,带动其他群众常态化开展森林、草原、湿地、河道巡护及“三山一界”夏巡冬守等工作,保护湿地、遏制湿地退化,推行禁牧管护及草畜平衡及边界纠纷工作。三是严格落实村“两委”的管理工作,乡党委与2个村支部签订了《年度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强化村支部负责人抓党建的责任意识,并将党建工作任务纳入各支部年度考核,每季度听取汇报,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四是驻村工作队的管理。乡党委、政府负责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休假安排及请假审核等工作;乡党委、村“两委”严格执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的日常考勤,切实做到一日一签,每月考勤表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五是党员发展工作。我乡严格按照县委组织部要求,遵循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目前我乡已发展党员7名,转正16名。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收入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本单位本年度收入的年初预算数为330.37万元,上年度收入的年初预算数为276.98万元,差异为53.39万元;主要原因本年保险、公积金调整。本年度支出的年初预算数为330.37万元,上年度支出的年初预算数为276.98万元,差异为53.39万元,主要原因本年保险、公积金调整。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本年度支出全年预算数为311.10万元,支出决算数为311.10,预算完成度为100.00%,本年度预算完成度为100.00%。本单位上年度收入全年预算数为302.30万元,收入决算数为302.30万元,预算完成度为100.00%,上年度预算完成度为100.00%。
1.收入支出与预算对比分析。
(1)预、决算差异情况,可分收入支出功能科目、分单位、分收入支出具体项目逐项对比(可列表)。
(2)差异原因分析。
本年度保险、公积金等调整增加,人员经费增加。
2.收入支出结构分析。
(1)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本单位本年度总收入为311.1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为311.10万元,占比100.00%;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为0.00万元,占比0.00%;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收入为0.00)万元,占比0.00%;上级补助收入为0.00万元,占比0.00%;事业收入为0.00万元,占比0.00%;经营收入为0.00万元,占比0.00%;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为0.00万元,占比0.00%;其他收入为0.00万元,占比0.00%。本年度总支出为311.1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236.74万元,占比76.10%;外交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国防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公共安全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教育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科学技术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36.25万元,占比11.65%;卫生健康支出为16.61万元,占比5.34%;节能环保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城乡社区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农林水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交通运输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商业服务业等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金融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援助其他地区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住房保障支出为21.50万元,占比6.91%;粮油物资储备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其他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债务还本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债务付息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为0.00万元,占比0.00%。
(2)收入支出与上年度对比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相比上年度增加8.80万元,主要原因为本年保险公积金调整;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收入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事业收入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经营收入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其他收入相比上年度增加0万元。本年度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4.91万元,主要原因为本年保险公积金调整,外交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国防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教育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93万元,主要原因保险调整;卫生健康支出相比上年增加2.51万元,主要原因为保险调整;节能环保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农林水支出相比上年度减少0.00元;交通运输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金融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86万元,主要原因为公积金调整;粮油物资储备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其他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
3.支出按经济分类科目分析。
(1)“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可进行上下年对比、预决算对比。
本单位本年度“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数为0.00万元,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数为0.00万元,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决算数为0元,相比上年度增加0.00;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数为0.00万元,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本年度“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数为0.00算数为0.00算完成度为0.00因公出国(境)费人均支出为0.0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人均支出为0.00,公待费人均支出为0.00万元。
(2)会议费支出情况:本单位本年度会议费支出决算数为0.00万元,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会议费人均支出为0.00万元。
(3)培训费支出情况:本单位本年度培训费支出决算数为9000比上年度减少0.1万元,主要原因为培训减少;培训费人均支出为0.082。
(4)其他对单位影响较大的支出情况。
无。
(5)重点经济分类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无。
4.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分析。
本单位本年度财政拨款收入为311.10,财政拨款支出为311.10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11.10万元,基本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为295.98万元,公用经费支出为15.12万元。
5.非财政拨款收入分析。
无
(三)年末结转和结余情况。
1.根据报表项目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和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分析年末结转结余总体情况。按照资金来源、资金性质分析,分别分析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情况,特别是项目经费结转和结余情况。
无结转结余。
2.消化结转和结余的对策。
无结转结余。
(四)与预算支出相关的其他指标分析。
无。
(五)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概述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无
2.概述本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如有)。
我乡今年根据财政资金的安排情况,加强了资金使用的管理工作,对我乡各大平台数据进行了定期的上报。加强了对各平台的管理及使用,对我乡服务于民生工作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完成了上级要求的绩效目标任务。
(六)当年预算执行及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及改进措施。
存在的问题:一是财务人员业务不够精通,二是部分报表上报时间不够及时。下一步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二是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圆满完成各项定期和不定期报表工作。
三、本年度部门决算等财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本单位财务管理、绩效管理、决算组织、编报、审核情况。
2023年度在做好和出纳的对账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完成了定期与银行、财政等部门的收支对账工作。一方面,及时编制财务报表,如月报、季报、年报、部门预算报表、决算报表等,保证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加强与财政的沟通,圆满完成各项定期和不定期报表工作。
(二)本单位决算及绩效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
已按要求公开。
(三)对部门决算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自行增加的审核公式和模板,请说明设置依据。
无。
2.对部门决算报表修订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包括表样、指标设置、软件、审核公式、模板和编审问答等,请列出并说明修改意见。
无。
3.对部门决算其他管理工作的建议。例如对加强部门决算数据分析利用工作、部门决算信息化建设等建议。
无
注: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可参考部门决算分析评价表(见软件查询模板)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附后)。
附: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一、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1.支出增长率,衡量行政单位支出的增长水平。计算公式为:
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额÷上期支出总额-1)×100%
2.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衡量行政单位当年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全年预算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3.人均开支,衡量行政单位人均年消耗经费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数÷本期平均在职人员数×100%
4.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项目支出比率=本期项目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5.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本期人员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公用支出比率=本期公用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6.人均办公使用面积,衡量行政单位办公用房配备情况。计算公式为:
人均办公使用面积=本期末单位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本期末在职人员数
7.人车比例,衡量行政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情况。计算公式为:
人车比例=本期末在职人员数÷本期末公务用车实有数:1
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1.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衡量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预算收入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全年预算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收入数
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全年预算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2.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衡量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
3.人均基本支出,衡量事业单位按照实际在编人数平均的基本支出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离退休人员支出)÷实际在编人数
此外,行业事业单位还可根据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和分析需要增加相关分析指标,如:
1.财政拨款依存度,衡量部门(单位)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
财政拨款依存度=财政拨款收入÷收入总额×1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