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财政 / 预决算及“三公”经费
-
索引号:
089632319/2024-00051
-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文机关:
红原县发展和改革局
-
成文日期:
2024-11-14 10:53:09
-
发文字号:
〔2024
〕
号
阿坝州红原县发展和改革局2023年度部门决算公开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4日
- 来源:
红原县发展和改革局
-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文本】
-
阿坝州红原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度部门决算公开
一、单位情况
(一)基本情况。
1.主要职能。组织协调机关政务和绩效管理工作;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文书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信息、安全保密、综合治理、信访维稳、政务公开、效能建设、机关财务和资产管理、安全保卫等工作;组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委员提案;负责机关电子政务的组织实施,管理本局网站平台;负责会议组织及会议决定事项的督办。
研究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综合分析研究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预警;组织编制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研究提出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主要目标。研究提出高技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方向,拟订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政策;做好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组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统筹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规划。研究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生产力布局的建议;提出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目标和政策;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重大产业发展规划,拟订服务业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协调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重大产业基地建设。提出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措施;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综合分析研究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预警;组织编制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研究提出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主要目标;提出宏观调控目标以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起草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政策和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组织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 负责半年和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的起草工作;分析国内经济形势,研究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方针政策;组织、参与、协调有关经济法规、政策的起草、论证工作;组织重大经济问题的调研和协调。
负责编制重大项目规划、年度计划,管理项目储备;提出加强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政策措施;监督检查重大项目计划执行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督促重大项目实施工作,协调重大项目建设、管理、要素支持和资源配置中的相关事宜;汇总并发布重大项目进展情况;指导州、县重大项目储备、建设、管理工作;承办县重大建设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
综合管理招标投标(比选)活动。负责指导和协调招标投标工作,组织拟订招标投标配套规定和实施意见;按规定核准项目招标事项;负责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文件的审查和备案,监督招标投标活动,受理相关投诉,调查违规行为;统筹监督国家投资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合同的执行情况并组织后评估工作;负责协调招标投标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管理综合性评标专家库;组织协调招标投标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标投标活动和其他招标投标领域相关中介咨询机构的协调管理机制。
研究提出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编制藏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汇总申报藏区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监测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研究提出固定资产投资的总规模、结构和资金来源,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政策、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提出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建议,制订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政策措施;编制政法、城建环保基础设施发展建设规划并负责审核、转报使用国家、省财政性资金项目投资计划,编制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
转报、安排国家和州财政性资金的社会事业项目;协调人口和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民政、档案、文物、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社会团体、人民团体、妇女儿童等发展规划、计划并监督评估其实施情况;协调做好藏区政策研究及项目的申报。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编制农村经济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衔接平衡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和气象等行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编制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和气象及有关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并审核、转报使用财政性资金重大项目,监督检查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情况;组织编制全州生态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实施生态建设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除外)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审核、转报和安排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和污染治理国家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
负责对国家、省、州安排资金项目的审批程序、建设资金使用、工程招标投标、开工建设条件、建设进度、工程质量、投资概算控制以及工程竣工验收等建设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稽察和监督检查,及时提出稽察报告;协调、督促有关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整改。
按要求承担服务业发展工作中组织实施的协调工作,拟订相关计划和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汇总分析全县服务业运行发展情况,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编制第三方物流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监督管理以红原县名义在国内举办的各种商贸交易会、展览会和展销会等活动;拟订商贸服务业发展战略、行业规划和政策措施,承担餐饮、住宿和居民服务等服务行业管理;提出促进中小商贸企业、社区商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指导流通领域节能降耗和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推动流通体制改革和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负责编制起草城乡市场体系发展中长期规划,统计分析商贸流通业运行状况;负责研究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趋势;拟订健全规范市场体系的政策措施;编制大宗产品批发市场规划,指导城镇商业网点规划、商业体系建设,推进流通标准化;组织实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促进城乡市场一体化发展;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和商品供求状况,调查分析商品价格信息,进行市场预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提出市场运行及调控政策建议;承担建立健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机制、重要消费品储备(肉类、食糖、边销茶、小包装食品等)管理和市场调控的有关工作;参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规范零售企业促销行为;按有关规定对拍卖、典当、租赁、直销、汽车流通和旧货流通行业等进行监督管理,负责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管理。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指导全县商务系统依法行政;承办本部门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组织听证及行政赔偿等事务;牵头协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相关工作,拟订规范市场运行和流通秩序的政策措施;履行市场综合治理和监管职责,完善市场秩序举报投诉服务网络建设,受理商务领域违法违规、扰乱市场秩序案件(线索)的举报投诉;承担食盐流通监督管理职责;指导商业信用销售,建立市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参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商业欺诈等工作。承办重要商务外事活动;指导协调产业安全应对工作;负责反垄断相关工作;建设外贸促进体系。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商务领域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查处成品油市场、再生资源回收、洗染业、美容美发业、典当、拍卖、零售商促销、零售商供应商交易、商业特许经营、中外合作合资、外经贸等领域有关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案件,打击扰乱市场经营秩序行为;负责查办商务领域举报投诉案件;监督指导县、乡镇商务综合执法工作,配合查处重大违法案件;和县直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建立部门之间执法协作机制;负责建立跨地区商务行政执法协作机制。
承担商务涉外宣传工作。负责研究提出全县对外开放战略,分析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趋势;负责建立引资项目库和资源库;负责全县招商项目策划、项目收集、项目分析、项目包装、项目发布、项目签约和重大项目的跟踪促进,整合各类项目信息;承担相关活动的组织、联络、洽谈和服务工作;承担国内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工作。负责宣传介绍我县有关产业政策、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信息;建立全县对内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信息网络;为投资项目进行项目和市场分析;促进国内外经纪机构、组织和个人在我县投资兴办企业,并为我县企业、产品向外发展进行相关商务活动提供服务。负责全县招商引资信息工作,多元化、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加工及提供;开展投资信息咨询服务等。
负责工业经济运行综合管理,监测、分析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和质量,建立工业经济运行预警机制;负责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等重要物资的综合调控、紧急调度和交通运输协调配合,组织协调工业经济运行中重大问题;负责成品油经营市场监管。负责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管理,组织企业技术改造推进工作,按规定权限备案规划内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负责相关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享受优惠政策的确认。组织实施国家、省、州、县工业经济领域技术标准和规范;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经济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大中小企业协调配套发展;负责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负责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和综合协调工作;指导企业实施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工作;拟订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平台建设;指导开展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培训;指导和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组织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规范中小企业服务市场。开展能源行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研究提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并协调实施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参与编制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环保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组织实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除外)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审核、转报和安排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和污染治理国家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组织协调重大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组织拟订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承办县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组织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技术、企业、产业链培育建设;组织推进相关重点项目和技术经济合作;编制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组织申报中央和省财政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项目;指导工业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工作。统筹推进信息化工作;负责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推进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互联互通,开展绩效评估工作;组织协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指导监督政府部门、重点行业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参与处理网络与信息重大安全事件;协调信息安全测评、数字认证、等级保护等工作;负责全县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管理,组织相关部门制订通信管线规划并承担相应的管理工作,协调电信市场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协调电信市场涉及社会公共利益重大事项。
负责无线电管理发展规划;依法查处无线电违法行为;组织实施无线电管制;负责组织重要时期、重点区域、重大活动的无线电安全保障;管理无线电发射设备市场;负责协调处理军地及县(州)际间无线电行政执法事宜;负责收缴无线电频率资源占用费,负责各县无线电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指导。负责无线电频谱规划;负责指配无线电频率和台站呼号;负责无线电台(站)的日常管理;负责无线电设备型号核准及进口审批;负责协调处理军地及县(州)间无线电频率管理相关事宜;负责各县无线电管理机构的频率台站管理指导,指导无线电管理相关协(学)会工作。
根据国家和省以工代赈方针、政策,编制以工代赈规划,审核、转报和下达以工代赈计划,负责以工代赈部门协调、以工代赈项目检查监督、验收和总结等工作。
负责拟订行政许可事项审查(审核)的政策、规定、标准、规程细则;负责本单位机关行政许可职责,依法审批保留权限以内的行政许可事项;负责审批权限以内的非国家投资项目立项(核准、备案),参与重大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的审批、核准、备案、审查等工作。
2.机构情况,单位本年度纳入本套决算编制范围的独立编制机构数共2个,比上年增加0个;独立核算机构数共2个,比上年增加0个。
3.人员情况,本单位本年度年末实有人数为21人,比上年增加1人,为新进人员1人。
(二)当年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
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州委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州委“转作风、拼经济、搞建设、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7820万元,同比增长8.5%,较全国、全省、全州分别高3.3、2.5、1.7个百分点,增速全州排名第2 。其中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94139万元,同比增长12.4%,增速全州排名第1;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4553万元,同比增长5.7%,增速全州排名第5;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09128万元,同比增长5.3%。三产结构比由2022年42.4:5.8:51.8调整为43.2:6.7:50.1。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增速全州排名第1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000万元,同比增长9.0%,增速全州排名第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238万元,同比增长12.4%,增速全州排名第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80万元,同比增长7.9%,增速全州排名第9;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0%,增速全州排名第5;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3%,增速全州排名第9。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收入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本单位本年度收入的年初预算数为589.68万元,上年度收入的年初预算数为370.33万元,差异为219.35万元;主要原因为:经费调整。本年度支出的年初预算数为589.68万元,上年度支出的年初预算数为370.33万元,差异为219.35万元。
。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本单位本年度收入全年预算数为2726.73万元,收入决算数为2726.73万元,预算完成度为100.00%,上年度预算完成度为100.00%。 本年度支出全年预算数为2726.73万元,支出决算数为2726.73万元,预算完成度为100.00%,上年度预算完成度为100.00%。
1.收入支出与预算对比分析。
(1)预、决算差异情况,可分收入支出功能科目、分单位、分收入支出具体项目逐项对比(可列表)。
(2)差异原因分析。主要由于项目支出增加以及人员经费调整。
2.收入支出结构分析。
(1)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可分别制作饼状图)。本单位本年度总收入为2726.7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为2726.73万元,占比100.00%;本年度总支出为2726.7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497.74万元,占比18.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66.19万元,占比2.43%;卫生健康支出为54.38万元,占比1.99%;农林水支出为841.93万元,占比30.88%;交通运输支出为0万元,占比0%;住房保障支出为31.71万元,占比1.16%;
(2)收入支出与上年度对比情况及原因分析(可用柱形图或折线图)。本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相比上年度增加1551.93万元,主要原因为项目支出增加;本年度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15.37万元,主要原因为人员经费调整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8.98万元,主要原因为经费调整;卫生健康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26.43万元,主要原因为经费调整;农林水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308.25万元,主要原因为项目增加;住房保障支出相比上年度增加1.5万元,主要原因为经费调整。
3.支出按经济分类科目分析。
(1)“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本单位本年度“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数为9.30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数为0.00万元,相比上年度增加0.0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决算数为9.30万元,相比上年度增加-5万元,主要原因为项目推进组经费单独支出。 本年度“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数为9.30万元,决算数为9.20万元,预算完成度为100.00%。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人均支出为0.93万元,公务接待费人均支出为0.00万元。
(2)会议费支出情况:本年无会议费。
(3)培训费支出情况:本年无培训费。
(4)其他对单位影响较大的支出情况。无
(5)重点经济分类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无
4.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分析。
本单位本年度财政拨款收入为2726.73万元,财政拨款支出为2726.7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为511.95万元,公用经费支出为33.54万元。项目支出中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为2181.24万元,整体支出中主要为项目支出占比较大,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均相对减少。
5.非财政拨款收入分析。
2023年本单位无非财政收入。
(三)年末结转和结余情况。
1.根据报表项目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和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分析年末结转结余总体情况。按照资金来源、资金性质分析,分别分析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情况,特别是项目经费结转和结余情况。无。
2.消化结转和结余的对策。无。
(四)与预算支出相关的其他指标分析。
本单位无负债情况,决算中流动资产中银行存款为53.89万元,主要为委托代付对口援建资金,固定资产原值为766.87万元,固定资产净值为444.70万元。
(五)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概述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3018万元,同比增长5.8%,其中: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2788万元、同比增长2.9%;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9833万元、同比增长15.7%;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0397万元,同比增长6.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7亿元,同比增长9.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76亿元,同比增长11.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92万元,同比增长9.4%。
2.概述本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如有)。无。
(六)当年预算执行及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及改进措施。无
三、本年度部门决算等财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本单位财务管理、绩效管理、决算组织、编报、审核情况。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核算制度、财务报销制度等,严格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设置会计科目,建立了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方式,各项经济活动均真实、合法、准确、及时的反应在会计账目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开展预算、决算考评工作。
(二)本单位决算及绩效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准确的根据单位的实际财务数据编制决算,并根据相关要求对本年度的决算进行公开。
(三)对部门决算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自行增加的审核公式和模板,请说明设置依据无。。
2.对部门决算报表修订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包括表样、指标设置、软件、审核公式、模板和编审问答等,请列出并说明修改意见。单位有行政、事业,原来都是作为一个单位进行决算,现在分为行政和事业两个单位决算,造成单位在编制决算时有部分数据不好统计和比较,希望还是按照以往年度的决算模式来进行单位决算。
3.对部门决算其他管理工作的建议。例如对加强部门决算数据分析利用工作、部门决算信息化建设等建议。加强单位对部门决算工作的重视,让职工和领导都充分认识部门决算工作的重要性,了解部门决算是如实反映单位经济活动,与单位各项工作开展息息相关。
注: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可参考部门决算分析评价表(见软件查询模板)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附后)。
附: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一、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1.支出增长率,衡量行政单位支出的增长水平。计算公式为:
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额÷上期支出总额-1)×100%
2.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衡量行政单位当年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全年预算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3.人均开支,衡量行政单位人均年消耗经费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数÷本期平均在职人员数×100%
4.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项目支出比率=本期项目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5.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本期人员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公用支出比率=本期公用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6.人均办公使用面积,衡量行政单位办公用房配备情况。计算公式为:
人均办公使用面积=本期末单位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本期末在职人员数
7.人车比例,衡量行政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情况。计算公式为:
人车比例=本期末在职人员数÷本期末公务用车实有数:1
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
1.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衡量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预算收入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全年预算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收入数
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全年预算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2.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衡量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
3.人均基本支出,衡量事业单位按照实际在编人数平均的基本支出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离退休人员支出)÷实际在编人数
此外,行业事业单位还可根据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和分析需要增加相关分析指标,如:
1.财政拨款依存度, 衡量部门(单位)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
财政拨款依存度=财政拨款收入÷收入总额×100%